不少行业人士告诉化妆品观察,“主动注销才是明智之举”。某品牌负责人透露,“目前老产品只保留了3个,其他都注销了”。
“主动注销是最省事的。如是补录资料,成本还得增加,还不如重新备案。”湖北某婴童品牌负责人也如是表示。他预测,“湖北省近两万备案数,估计只会保留四分之一的产品,剩下的都会面临注销的问题”。
不过,广州市富宝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黄透露,“就算主动注销且没过保质期的,也没办法卖,很多电商平台不让卖了,只能走线下渠道“。
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相同的观点,“要上新渠道是不行的,上之前的电商平台也需审核产品状态,如果显示注销状态则无法继续在该平台销售”。也有人表示,“之前上线的一直在销售,暂未受影响,但是没有上线的,还不知道是否能再上线”。
《解答》还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惩罚措施,逾期未按要求进行年度报告的备案产品,监管部门将依照《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》规定,责令限期整改,逾期未改的则取消备案;未按要求进行补充填报资料的产品,在完成补充填报之前,不得继续生产、进口,违规也将依据新条例进行处罚。
某资深法规人士表示,“监管层明确了惩罚措施,也是提醒企业,要么加快进度提交年报、补录资料,要么主动注销,二选一,不然产品就得下架”。
此外,今年5月1日前,注册人/备案人还需提交产品执行的标准和产品标签样稿、填报国产普通化妆品的产品配方、上传特殊化妆品销售包装的标签图片。
彼时,这两项要求引发行业热议。有人表示不解,“为何需要每年提交报告?”“委托方、工厂谁做备案人?谁来提交报告?”“若委托方做备案人,又该如何补录产品配方?”此次,《解答》对于上述问题都给出了答案。
首先,普通化妆品备案设置年度报告制度,是为了清理“僵尸”产品。
《解答》指出,自2014年6月30日实施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网上备案以来,备案平台已经形成逾220万条备案产品信息。有些不符合新规要求的产品虽然已经不再继续生产,但产品信息依然在备案平台上堆积,给监管工作和社会公众查询都带来了很大不便。此外,在监管工作中还发现,有些产品甚至无法找到备案人,产品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无法落到实处,亟待通过合法手段进行清理。
根据《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》,普通化妆品年度报告包括两方面内容,一是产品的生产、进口概况,以及期间产品的停产情况;二是产品符合法规、强制性国家标准、技术规范的自查情况。通过这两个维度查看年度报告,“僵尸”产品必将全面曝光。
值得一提的是,按照规定,备案人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,通过新注册备案平台,提交备案时间满一年普通化妆品的年度报告。但4月初,广东省药监局、浙江省药监局、上海药监局先后发文,称在3月31日前未按要求完成年度报告的化妆品,应当按照所在地监管部门出具的限期改正意见,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。这意味着,这三地的化妆品企业又多了3个月缓冲期。